(3)分配專家小組:在小組內分配每位同學一專家主題。
(4)決定個人基本分數:教師須依每位學生程度訂一個人基本分數,並準備小組分數登記表。
(5)全班授課:由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要點及說明學習目標。並依據專家單上的主題,分配小組中每位學生一個專家主題。學生閱讀相關的內容、教材。(Jigsaw 與JigsawⅡ在閱讀方面最大的不同在於Jigsaw 只須閱讀自己負責的部份,但在JigsawⅡ中,學生卻須閱讀所有教材,再精熟自己所負責的部份。)
(6)分組學習:專家小組研討、回學習小組報告
( 7 )小考:由學生獨立完成小考試題,並將個別的得分轉化為小組得分。
( 8 )小組表揚:方式與STAD 相同,對於表現優異的個別學生或成績最好的小組分別表揚。
4、一起學習法–簡稱 LT
一起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 主要是由4、5位學生組成異質團體,共同研讀一份學習材料,合力接受一個測驗,並以此測驗成績為全組成員成績的教學模式,L.T.強調共同研讀與分享團體努力的成果。
L.T.是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詹森兄弟及其同事創設的。詹森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必須滿足五個要素:積極的互相依賴,面對面的促進性相互作用,個人責任,社交技巧,小組自加工。如果組織合理,共學式可以適用於任何學科、任何年齡階段學生的教學。
一起學習法教學流程包括五大環節: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教學前的決策,建構任務和積極互賴,監控與介入,評價學習與自評相互作用。
(1)教學目標的具體化:上課前,教師要明確學術目標和合作技能目標。
(2)教學前的決策:確定小組規模並將將學生分到小組,安排環境
(3)構建任務並相互依靠:設計教學材料、分配角色以確保互依;建立個人責任與組間合作。
(4)監控與介入:監控學生行為、提供幫助並結課。
(5)評價學習與自評相互作用。
5、團體探究法–簡稱GI
團體探究法 (Group investigation)乃是以色列學者 Sharan 及其同僚所發展的團體探究法,主要依據 Dewey 之 「學生中心」 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自我調整(Self - egula[ion) 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廣泛而多樣的學習經驗,其教學模式為:將學生編小組(grdup of groups),讓各小組選擇不同主題;使用多方面的學習作業;學生之間進行多向溝通;教師必須採用間接的班級領導方式,與小組溝通並輔導小組探究(Kagan,1985a; Knight & Bohlmeyer, 1990)
團體探究是一種高結構的教學法,實施前的教學準備十分重要,教師要從教材中挑選適合探究的問題,準備探究作業向學生引介探究計劃,以及引導學生助長探究歷程,協助維持合作的行為規範.小組探究含六個相連貫階段(Kighl & Bohlmeyer, 1990; Sharan & Sharan, 1994) :
(1)整班決定主題、編組 ( 研究小組 )
(2)小組計妄探究活動
(3)小組進行探究活動
(4)小組計剖成果發表
(5)小組向全班發展探究成果
(6)師生共同評鑑計劃
團體探究法著重學生間的社會活動,在互動中獲取最大滿足與參與感,進而激發學習意願,亦重視直接教導興合作技巧之強化,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之 「內在的」 (intrinsic) 學習動機(Sharan & Shachar,l988)。
6、合作寫稿法
是一種古老的學習方法Dansereau(1985)與其同事曾研究此法的一種正式型式,學生兩兩一組,彼此輪流摘述材料的各段落,當一位學生摘述時,另一位學生就傾聽並更正對方的錯誤或遺漏處,之後互換角色,然後繼續直到所有的資料處理完畢。
(二) 各種合作學習方法特點分析
1、合作學習各方法的實施流程圖
STAD(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 ||||||||
全班 授課 | 分組 學習 | 小考 | 評鑑 | 表揚 | ||||
個別 | 個人進步分數 | 個人、小組 |
TGT(小組遊戲競賽法) | ||||||||
全班 授課 | 分組 學習 | 學業遊戲競賽 | 評鑑 | 表揚 | ||||
個人進步分數 | 個人、小組 |
CIRC(合作統整閱讀與寫作法) | ||||||||||
異質分組 | 基本活動 | 測驗 | 小組表揚 | |||||||
|
|
|
|
|
|
|
| |||
|
| 共同閱讀 | 寫作練習 | 大聲朗誦 | 同伴檢核 | |||||
JigsawⅡ(拼圖法第二代) | ||||||||
全班 授課 | 分組學習 | 小考 | 評鑑 | 表揚 | ||||
學習小組 專家小組 | 個別 | 個人進步分數 | 個人、小組 |
LT(共同學習法) | ||||||||
全班 授課 | 分組 學習 | 評鑑 | 表揚 |
|
| |||
個人進步分數 | 個人、小組 |
|
GI (團體探究法) | |||||||||||
全班 授課 | 分組 學習 | 呈現小組 活動結果 | 評鑑 | 小組表揚 | |||||||
|
|
|
|
|
|
|
| ||||
|
| 研究工作計畫 | 進行研究 | 準備最後報告 |
|
| |||||
2、各種合作學習各方法特點分析:
基於不同的理論基礎,不同的合作學習法有其不同的設計、特色與適用情況,以下就合作學習法的適用範圍及特點做一介紹:
方法 | 適用範圍 | 特點 | |
年級 | 學科 | ||
STAD | 國小∼高中 | 任何有單一正確答案的學科 | 1.經常性小考提供師生立即性的回饋 2.以進步分數鼓勵學習 3.適用於大部份學科 |
TGT | 國小∼高中 | 任何有單一正確答案的學科 | 1.學生享受競賽的樂趣 2.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 3.適用於大部份學科 |
CIRC | 國小高年級 | 語文
| 1.設計一系列活動並提供練習機會,能增進學生語文能力 2.統整閱讀、寫作和語文 |
Jigsaw Ⅱ | 國小3年級 ∼高中 | 1.社會 2.文學 3.科學 4.能從書本或其他讀本獲得資料之學科 | 1.強調成員間的相互依賴 2.能用於較開放的學科目標 3.發揮同儕教導的功能 4.增進討論表達能力及傾聽技巧 5.適用於自由研究的學科 6.經常性小考提供師生立即性的回饋 7.加入團體獎勵增進學習 |
LT | 國小高年級 ∼高中
| 1.數學 2.科學 | 1.強調建構合作學習環境 2.重視互動、團體歷程 3.教導合作技巧 4.以團體作業方式進行,共同完成並呈現團體學習成果 |
GI | 國小2年級 ∼高中 | 1.文學、語文 2.科學 3.社會 | 1.提供多方面的學習作業活動 2.學生進行主動多向的溝通 3.增進高層次的認知能力 |
3、各種合作學習法之比較
以下分別就小組個別績效責任、相等成功機會、學生互賴特性、分組方式、工作專職、適應個別差異、資料來源、合作設計結構類型、教學環境改變程度、教師準備度等方面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