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潛伏期(incubation


解決問題時之主要障礙,並不是去發現正遷移策略,而是去避免負遷移之影響。潛伏期是什麼也不做,只是簡單的將問題擱置一段時間,來避免負遷移出現。例如:當你不能問題解決時,且想不出有效策略時,就將問題擱置讓它潛伏吧!


以下為Sternberg所提出的關於潛伏期效果的可能機制(Sternberg1999):


1)當我們不再維持事情再活化記憶中時,讓一些細節忘掉,僅維持重要概念。


2)隨著時間經過,愈多之當前記憶會與既存記憶產生交互作用;再重建時,一些心向之關聯會減弱。


3)隨著時間經過,內在與外在之新刺激可能引起問題之新觀點,減弱心向效應。


4)內在與外在之刺激,可能使問題解決者看見現有問題和其他問題之類化。所以問題解決者可以發現可做比較之解答,或僅去應用已知之解答。


5)問題解決者在腦皮質低激發狀態(像是淋浴時、在床上或散步時),增加記憶廣度(工作記憶容量),可以讓稀少線索被知覺到和維持活化記憶。


()思考技巧的教導


思考技巧的教導已有學者在發展和評估教學方案,其目的為提高學生的一般思考技能。


1.「工具性充實方案」:以色列學者Reuven Feuerstein(1980)提出:


 (1)目的:培養學生分類、比較、空間導向、數列等心智技巧。


 (2)對象:低成就或學習障礙的青年。


 (3)期間:每週3-5小時,至少持續兩年,教學若少於80小時,很少有成功的情形。


 (4)發現:對性向測驗(如:智力測驗)的得分有正面效果,但一般對成就表現並無效果。


 (5)評論:有學者認為,許多的練習,相當類似於非語文智力測驗上的題目,只是教導學生如何做智力測驗,而不是教導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如:課本P339,圖8-4分析知覺的活動。


2.思考的文化:思考技巧除了運用在數學解題或閱讀理解外,建立思考的文化,讓學生了解如何使用有用的策略,融入日常生活、上課與教室活動亦是非常重要:


例:某班六年級學生討論,為什麼她們班在一個月前培養在盆內的植物開始枯萎?其思考過程,策略如下:(參考P341,表8-2思考技能:建立策略)


(1)陳述:弄清楚問題、情況、目標為何?   


 a.我們應該討論如何照顧培養盆裡的植物?


 b.我們應該訂出計畫,以記錄植物的照顧過程。


(2)尋找:開闊角度思考腦力激盪可能的選擇、想法、可能性、假定、原因等?


 a.製作一張參加名單


  b.讓老師決定由誰負責澆水


 c.由一個志願同學負責完成所有工作


 d.每組製作一張輪值時間表


e.製作輪值時間表,但每一小組每週還要有小組會議,討論進度。


(3)評鑑:客觀、避免偏見,考慮立即和長期的後果。


最好方法:製作輪值時間表,但每一小組每週還要有小組會議,討論進度。


(4)精緻化:哪些資源可以利用、費時多久等,考慮細節,詳細的計畫寫下來。


   a.為每個培養小組設計一張輪值時間表。


   b.確定每週會議時間。


c.設計澆水檢核表,包括:澆水量、澆水日期、教室溫度等。


3.高層次思考歷程:認知歷程(參李弘善譯,2000


(1)確定問題


 (2)選擇過程


 (3)整理資料


  (4)形成策略


 (5)分配資源


 (6)檢視解決方法


  (7)評估解決方法


4.思考的絆腳石(參李弘善譯,2000


  (1)缺少動機,無法跨出第一步


 (2)無法控制衝動


  (3)缺少堅持或太固執


 (4)用錯了技能


  (5)無法想將想法化為實際行動


  (6)做事虎頭蛇尾,無法完成工作


  (7)分心,缺乏專注


  (8)依賴心太重,害怕失敗


 (9)見樹不見林,侷限於細節,看不見整體


(四)批判思考


  1.意義:批判思考並非一種新的教學法或教學技巧,而是指一種教學態度、意識及教育理念(高震峰,2002)。其指著重於決定何者應該相信或應該去做的反省性、合理性思考,是一種客觀性推理法則(Ennis,1985),亦可說批判性思考是對觀察、溝通、資訊和論證進行有技巧地、主動地詮釋和評估(林葦芸譯,2004Fisher and Scriven,1997原著)。而批判思考教學的目標在於建立學生的批判精神,使學生比較會質疑她們所聽到的,並會檢查自己的思考是否有邏輯上的不一致或謬誤,增進學生批判思考能力,以便對於「該做什麼」或「該相信什麼」能做理性的決定。例如:指出誤導的廣告、指出論點的假定或謬誤等。


  2.批判思考教學的優點(林進財,2003):重視學習者的思考活動、強調學習與生活結合的理念、重視高層次的心理歷程;其缺點:教師能力的問題、學習者的適應問題(起點行為、身心發展、舊經驗是否影響批判思考教學的實施)。


  3.批判思考教學之注意事項:


(1)有效的批判思考教學有賴適當的教學氣氛,亦即能容忍相異的觀點並鼓勵自由討論。


(2)提出意見時應強調理由是什麼,而非只給予正確答案而已。


(3)教導批判思考時,最好使用學生熟悉的主題。


  4.Glaser(1941)提出十二個批判思考的技巧:(參林葦芸譯,2004)


   (1)察覺問題


   (2)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行方式


   (3)收集整理相關資訊


   (4)察覺其中隱藏的假設和價值


   (5)正確、清楚、並具識別力地瞭解和使用語言


   (6)詮釋資料


   (7)評估證據和主張


   (8)察覺命題之間的邏輯關係


   (9)導出有根據的結論和通則


   (10)檢驗我們得出的結論和通則


   (11)以廣泛的經驗為基礎重構一個人的信念模式


   (12)對生活周遭的一切事物進行正確的判斷。


 5.Beyer(1988)提出十個批判思考的技巧:


   (1)區分出「可證實的事實」與「價值判斷」。


   (2)哪些是有關的,哪些是無關的訊息、主張或理由。


   (3)對陳述決定其事實的正確性為何?


   (4)決定資料來源的可信度。


   (5)指出哪些主張或論點意義含糊、模稜兩可。


   (6)指出未明說的假定。


   (7)看出偏見。


   (8)指出邏輯上的謬誤。


   (9)在一串推理中認出邏輯上不一致的地方


   (10)決定某一論點或主張合理的程度。


 6.生活例子舉輿:


◎前陣子學校為了學校評鑑,發了「學生學習與生活意見調查」的問卷,其中:


 












































玖、道德判斷



1. 在本校您認識的人中是否有發生過下列受爭議的事件:(複選)



(1) 師生戀



(2) 同性戀



(3) 多角戀情



(4) 婚外情



(5) 一夜情



(6) 沒有 



 



2. 您覺得下列發生事件有嚴重的道德問題嗎?



(1) 學生在校時與任課老師發生戀情



(2) 學生畢業後與曾任課的老師發生師生戀



(3) 同性戀



(4) 多角戀情



(5) 婚外情



(6) 一夜情



(7) 學生蹺課



(8) 老師缺課不補



(9) 學生考試作弊



(10) 老師著作抄襲



批判思考:看出偏見。


 (1)「同性戀」是「受爭議的事件」與「有嚴重的道德問題」?這樣的問卷問題有歧視同性戀者之疑,不僅對於同志學生有污名的作用,也對學生傳遞負向的性別平等教育,問卷問題不但不合時宜,若以性別平等教育法條文檢視,即可能違反下列兩條的精神:


第四條第一款「() 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從事不受歡迎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致影響他人之人格尊嚴、學習、或工作之機會或表現者。」


第十四條「學校不得因學生之性別或性傾向而給予教學、活動、評量、獎懲、福利及服務上之差別待遇。」


 


 (2) 請學生判斷的事件多是屬於個人隱私,不適合放在問卷中公開評斷,如:


「學生在校時與任課老師發生戀情」、「學生畢業後與曾任課的老師發生師生戀」、「婚外情」。


◎網路流傳信件一:「燙傷處理新法..請轉寄友人 ..不要刪掉」 內容:


燒燙傷如果沒有馬上降溫與止痛,未來的辛路歷程是可想而知。


當燙傷時第一時間不是很痛,是因為身體有百分之0.9 的鹽繼續吸皮膚發炎的熱而變成越來越灼熱痛,我們用鹽把熱吸過去就不痛了,因為鹽有吸熱和滲透的特性,民俗廟會過火撒鹽就是這個原理。  


我向一位年長的婦女說 燙傷須馬上泡冰鹽水:有一次她跌倒整隻手掌插入熱油鍋裡,她整隻手掌藏入鹽堆裡,結果手心手背都好了,手指起水泡是因為沒有把手指頭張開 ,還高興的向我說謝謝。


未破皮處之燙傷處理(熱水、熱湯、熱油、摩托車煙管、蒸氣燙傷)


實例:本案例曾在三年前被羊肉湯燙傷,採沖脫泡蓋送,吃藥、打針敷藥半個多月還留下了大疤痕,去年我聽吳敏冠女士說燙傷用冰鹽水或鹽來療傷效果很好,碰巧又被大型瓦斯爐灼傷,傷到整個手掌到手腕灼熱,痛的很厲害,就用此方法來做,先沖水後再泡入冰鹽水就不痛,可是一拿出來又痛,就藏入大量的鹽裡一段很長的時間需耗三個小時,泡到離開鹽不痛為止。結果皮膚紅紅的對熱源有四、五天很敏感,但沒有敷藥也沒有留下疤痕……(未完)


 →批判思考:


   (1)事實的正確性為何?


     無留下當事者的基本資料,難以求證。


   (2)資料來源的可信度?


     網路流傳信件,可信度?


   (3)指出哪些主張或論點意義含糊、模稜兩可,未說明的假定。


網路流傳「燙傷泡冰鹽水」及「敷很厚的鹽再用濕的面紙敷蓋」的說法,如果真能有效運用在燒燙傷處理,試想醫院急診室為什麼不使用,鹽在受熱時因為吸熱熔解,而有降低溫度的作用;要使鹽水產生減輕燒燙傷傷害程度的效果,必須很小心的控制濃度,不同等級的燒燙傷就必須有不同濃度的鹽水比例,若不當使用鹽或鹽水,除了會刺激傷口更加疼痛之外,鹽水的高滲透壓還會吸收水分使燙傷部位乾燥脫水,更容易造成組織潰爛壞死,稍有錯誤則不但無法減輕症狀反而加重傷害。如果不小心燒燙傷,還是應該依照沖、脫、泡、蓋、送等原則處理,也就是先用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於水中小心地將衣物脫掉,用冷水浸泡1530分鐘,覆蓋乾淨的毛巾,接著趕緊送醫急救。


結論


建構主義者強調人是知識結構的建構者,認為兒童是主動的思考者、創發者、和建造者,教師扮演學習促進者、引導者、指導者、輔導者或顧問的角色。


教師應具有Shulman(1987)所提出的知識基礎: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知識(教室管理與組織原則)、課程知識(對教材與教學方案的領悟)、學科教學知識(學科內容與教學法的混合體)、對學習者及其特徵的知識、對於教育環境的知識與教學目的、目標、價值及其哲學與歷史基礎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安排具有啟發性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動機,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透過問答、問題討論、意見溝通、觀察、實驗等,尋求問題解決的答案,協助學生形成概念或建構自己的知識。


參考文獻


李弘善譯(2000)思考教學,台北:遠流。 Robert J. Sternberg, Louise Spear-Swerling原著)


李映萱(2002)。建構取向教學中教師引導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    育所碩士論文。


岳修平譯(1998)。教育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市,遠流。


林進財(2003)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意梅(2000)。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葦芸譯(2004)批判思考導論,台北,巨流。(Alec Fisher原著)


林鶴貞(2002)。國小五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研究-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之應用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震峰(2002)。藝術與人文建構式教學取向:超廣度與超深度。載於戴維揚主編,新課程建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語文、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4)。心理學概要。台北市,東華。


方、陳琮琳。從認知觀點談「問題解決」--及其在醫學教學之應用。2006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csmu.edu.tw/genedu/public_html/vol4/CHHsu.doc


許春蘭(2000)。國小自然科實施合作學習對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   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郭重吉(1995)。建構主義與數理教學。建構與教學,第1期,取自http://www.bio.ncue.edu.tw/c&t/issue1-8/v1-2.htm


郭重吉、江武雄王夕堯(2000)。從理論到實務談建構主義。台中縣建構教學觀摩及台中市小班教學研習會,取自http://pei.cjjh.tc.edu.tw/sci-edu/edu_3_15.htm


陳金木(2005)。推動認知學徒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國語日報,第13取自http://www3.nccu.edu.tw/~mujinc/newsletter/941114.pdf


陸美靜(2001)。一位國小三年級自然老師實施建構教學的歷程與反思屏東   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Mayer, Richard E.(2003).Learning and instruction.441.


Shulman, L.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ben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