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科學專題:疾病、老化、自由基
文 / 張窈慈
<h2>前言</h2>
生老病死是人人必須面對之事,因攸關自身的健康與生命,人人也常會關心生命科學、醫學對生老病死相關的研究成果,包括基因工程、器官移植,以及對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基因科技的進步,已逐漸揭開基因與疾病發生的關係,基因表現異常是許多疾病的根源,而基因的表現又受到許多內在或外在因子的影響,這也包括「自由基」。從醫學角度來看,自由基可說是一把雙刃,它一面剷除病菌,一面造成疾病。由於醫學科技進步,能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使得人們能延年益壽,但卻造成許多現代化的慢性病。
近年醫學研究顯示,老化、疾病與自由基、抗氧化有關,自由基產生於人體各部位,不論在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等。且多數的自由基對人體是有害的:它能破壞水晶體,造成白內障;破壞胰島素細胞,造成糖尿病;破壞血管內的脂肪,引起動脈阻塞及動脈粥狀硬化,甚至導致高血壓、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破壞細胞,加速老化。
人口老化是台灣近年來必須面對的問題,很多人都希冀能避免體能和心智衰老所造成的不便。雖然,衰老是無可避免的生命現象,但是,減緩衰老則是可能達成的。由於含氧自由基與老化的慢性病有密切關係,便引起大家對抗氧化物質的寄望。近幾年來,發現葡萄子中有一種多酚花青素(OPC),能消除萬病之源─自由基(FREE REDICAL)。生化醫學界相信,現代人眾多文明慢性病,是因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所致,而抗氧化劑便成現代人防老化、防疾病的補充劑,而葡萄子萃取物便是抗氧化劑的一種。
受到人口老化、慢性病罹患率增加及家庭型態改變等問題影響,近年來,已開發國家對於
人口老化問題的感受最深,最明顯的效應就是勞動力日減,高齡人口所需的年金、醫療、照護等需求
日增。下文就依據上述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h2>壹、 何為自由基</h2>
自由基又稱「活性氧」、「游離基」。電子在安定的狀態下是成雙成對的在一起,因此,當出現不成對的電子時,它會搶奪另一個電子,使這個電子達到安定的狀態,但卻又造成一個電子不成對而再搶其他電子的情形,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使得整個組織大幅變動,細胞產生變性,器官暫時失去原有的功能,或產生功能的衰退。若變性的細胞繼續蛻變,就會產生癌症。蛻變後的變種細胞,會失去原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取代原有細胞,並分泌毒素而加速正常細胞死亡。變種細胞,因本身有很強的分裂複製能力,所以造成細胞生長空間不足,而正常器官也漸漸被取代吞食,甚至會隨人體淋巴系統或血液循環流竄到其他器官組織,繼續生長繁殖,使得人體佈滿異常的變性細胞。
它的種類有如下數種:超氧自由基O2-(Superoxide):自由基破壞的源頭,主要來自人類賴以為生的氧氣,由於人體每分每秒皆需以氧氣來維持生命,因此超氧自由基在體內的形成是無法避免的。過氧化氫H2O2(Hydrogen Peroxide):即是雙氧水。人的體內有二種酵素,可將其分解成水(H2O)、氧(O2),來降低過氧化氫的傷害性,但體內的超氧自由基過高時,這二種酵素活性就會受到抑制。羥基自由基.OH-(Hydroxy radical):氧自由基的衍生物,但破壞性比氧自由基大,是自由基種類中最毒的一種,它能持續引發一連串自由基的反應。單線態氧O2-(Singlet Oxygen):能量強,具有較高的氧化能力。當紫外線照射眼睛時便會產生。過氧化脂質LOO.(Lipid Hydroperoxides)脂質受氧化作用,最後終會變此,而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運作。它的沉積作用會造成血管的硬化、失去彈性、降低血液的輸送量,甚至會引起高血壓、風濕病、呼吸困難、血管梗塞、心臟病、腦中風。
在人體中的自由基可分三類:一為生物合成物,因人體的需要而由胺基酸合成,這是人體不可或缺的自由基。二為代謝產物,這是人體器官組織的運作與氧化作用所產生的。人類需要氧氣推動各種器官組織功能,但在氧化作用過程中常會產生對身體有破壞性的氧自由基,這些自由基的產量因人而異,對人有害的氧自由基被專家稱之為「氧化壓力」。三為環境污染的附帶物,包括空氣、水及輻射污染,某些藥物、農藥或防腐劑。高能量的輻射線能把水分解成澄清原子與羥基自由基,這是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羥基自由基非常活躍,能大肆破壞細胞、DNA而使基因突變。
<h2>貳、 自由基的形成</h2>
自由基的產生可分為兩類:一是從「細胞外來」的自由基,以物理或化學的方法產生的自由基,稱之為外源性自由基,如輻射線、電磁波、空氣、水質污染、食物污染、食用油炸、含化學添加物的食品、農藥、防腐劑、碳酸飲料。二是從「細胞內來」的自由基:在正常的有機體內,發生氧化還原的過程中,細胞膜或細胞內的粒腺體、內質網、胞漿和紅血球細胞的血色素蛋白等地方,例如:運動過度及血液循環不良等,均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體內或食物中的自由基主要來自不飽和脂肪酸,尤其在高溫之下,此外吃得太多的人也會因新陳代謝的增加而產生過量的自由基,加速老化及疾病的產生。依據氧化自由基的理論,食入愈多熱量,尤其是油脂的熱量,使體內產生更多過氧化自由基,這會讓人肥胖而造成行動不便,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白內障、視網膜黃斑區退化等問題,也都會隨之而來。以紫外線來說,人的皮膚經紫外線照射會產生自由基,嚴重者會變成皮膚癌。人的眼睛經紫外線照射也會產生羥自由基,造成極大的氧化壓力而形成白內障。
因此,現代人應學習攝取充足而不過量之食物來飲食。熱量來源中的五穀根莖類食物,應儘量選用雜糧類,如此才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有助於維持體重、控制膽固醇和促進大直腸健康。
以下整理自由基的來源與其引起的疾病:
來源 | 病例 |
? 由活化吞噬細胞而引發產生過量的氧自由基、雙氧水與低氯化氫 | 阿滋海默氏症、痛風、哮喘病等十九種 |
? 由藥物或病毒引發而產生過量的氧自由基 | 酒毒、糖尿病、巴金森症等十五種 |
? 由過渡金屬(如銅、鐵等)把電子轉移給氧自由基 | 大腸癌、鐵中毒、眼球出血、貧血等八種 |
? 不正常的氧化作用或氧氣濃度變化(缺氧或高壓):氧自由基 | 凍傷、流行性感冒、氧重灌受傷、休克症候群等十三種 |
? 因免疫系統失調而產生過多或過少的氧自由基與一氧化氮自由基 | 動脈粥狀硬化、唐氏症、器官移植、ALS等二十六種 |
? 因細胞結構的變化而產生多種不同的自由基 | 重金屬中毒、鋁、鎘、鉛等、肌肉萎縮、MS等十種 |
? 輻射線照射(紫外線、χ、γ線)而引發的自由基 | 皮膚癌、白內障、膀胱發炎等七種 |
? 因基因缺陷所帶來過多或過少自由基,如SOD基因的缺陷 | 免疫系統失調、鐮形血球貧血等四種 |
來源:John M.C. Gutteridge, ”Free Radicals in Disease Pocess:A Compilation of Cause and Consequance”,Free Rad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19,141(1993)。
<h2>參、 劇烈運動帶來的氧化壓力</h2>
氧氣是生命的基礎,人類的生命基本上是一部氧化與還原的循環機器,吃下食物,然後吸收,再以氧化作用轉變成可以利用的能量來消耗它。人類在運動時,會發生比平常多的自由基,因身體大量運用氧氣,便會發生單電子氧自由基。由自由基的理論來解釋:劇烈運動會帶來氧化壓力,劇烈的運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氣而產生許多的氧自由基與雙氧水,就此開始破壞,傷害組織肌肉,引起脂質過氧化作用,增加嗜中性白血球的循環,也會產生急性反應,如血漿內的鋅與鐵質降低,還有流汗過多也會失去鐵與鋅質,使體內的礦物質失去平衡。
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人,因為自由基修補系統已經功能下降,所以可能會發生自由基傷害。雖然如此,年長者仍需要經常運動,根據美國老化醫學學會(American Aging Association)建議,四十歲是一個關鍵的年齡,四十歲以下的人因為自由基修補系統尚佳,無需顧慮運動的自由基問題。而四十歲以上的人要避免做太過激烈的運動,否則易產生自由基的傷害。
<h2>肆、 抗氧化劑的應用</h2>
人體面對自由基的無孔不入,可以服用適量的氧化劑來消除體內的自由基。抗氧化劑的作用,在於提供不成對的電子(自由基)配對,它可避免落單的電子去破壞安定的電子對,這樣自由基所造成的細胞變性等連鎖反應,便會儘快被終止。
人體在正常機能的運作下,會製造「抗氧化酶」的酵素,這可解除氧自由基對人體細胞的破壞,它是體內抗氧化作用的第一道防線。人體內有三種抗氧化酶,其中最有效者為超氧化歧化酶,簡稱「SOD」。抗氧化酶的存在及調節功能有個別差異,如:年齡增加可能使氧化酶失去調節功能,或因基因突變,導致無法及時排除自由基,這即是疾病及老化的起源。身體產生的抗氧化酶「SOD」可分解及中和殘餘的自由基,但是,若人的能量衰退,過多的病理自由基產生,使得抗氧化功能失去平衡,就會產生「氧化壓力」,這會讓人體肌肉收縮,血管阻塞,細胞代謝失調、中斷、自殺,或傷害到DNA。環境污染、高能量輻射、飲食不當,都會帶來病理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壓力。人體本身有一種能力,稱為「抗氧化能力」,能消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抗氧化能力的高低取決於抗氧化物(如維他命C、E、β胡蘿蔔素等)的充足與否及抗氧化酵素(如SOD、GSHPx等)的活性。
根據一九九四年的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上,哈佛醫學院的卡馬戈(C.A.Camargo)對男性醫生的調查顯示,適量的酒可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乙醇具有清除劑的作用,它能將活性極高的羥基自由基變成較不活躍的乙醇羥基自由基,如此,能減輕羥基自由基的傷害。但若飲用過量的酒精,卻會帶來很多組織的嚴重傷害,特別是肝臟。小量飲酒能避免心臟病,但一超過每天一杯,卻可能引來其他疾病,包括肝硬化、胃腸癌與其他癌症等。
<h3>一、維他命C</h3>
抗氧化劑可說是一個總稱,每一種不同成分的抗氧化劑在對抗不同來源時,都會展現不同的抗氧化能力,例如:維他命C在面對過氧化(superoxide radical)及氫氧化(hydroxyl)自由基(radical)時都能發揮很好的抵銷作用,另外,它會大量增加另一個甲基自由基(methyl radical)的濃度。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抗氧化物質,它會跟著血液循環流通到身體的各組織器官,也能輔助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因維生素E是脂溶性物質,較不易排出體外,若有足夠的維生素C,便能與維生素E自由基起作用,而能使維生素E自由基變回原來的維生素E,而維生素C則可變成SAA自由基,則可排出體外。維生素C還可調節免疫系統,如:增強白血球的活力,調節抗體的產量,協助干擾素的合成,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參與胸線的運作,以及防治關節炎與糖尿病。
<h3>二、維他命E</h3>
另外,很多年紀大的人會以維他命E來作為保養劑,它是脂溶性的物質,對於血管壁上的脂質氧化,預防動脈硬化上有良好的效果。維生素E不會降低膽固醇的量,但它可以保護LDL(低密度蛋白,用來帶動膽固醇至身體各組織去製造薄膜),避免氧化作用,也能抑制動脈硬化。維生素E會影響到抵抗感染、抗體、淋巴細胞與吞噬細胞的反應,例:白血球的薄膜,含有易被氧化的多重不飽和脂肪酸,而維生素E能保護細胞上的薄膜,保持細胞的完整性,及維護免疫功能。另外,人體的腦部富有脂質,但其抗氧化物質的含量很低,又脂質極易受過氧化作用,維生素E的含量便能決定腦部抗氧化作用的進行。維生素E還有一個特別作用,即是皮下色素層中,氧化黑色素沈澱(俗稱老人斑)的預防,這是因為色素層位於皮下脂肪層,以致於脂溶性的抗氧化劑特別能發揮它的作用。
<h3>三、β-胡蘿蔔素</h3>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前驅物,維生素A是由β-胡蘿蔔素變來的,但是,β-胡蘿蔔素並不代表維生素A,人體攝入體內的胡蘿蔔素只有一部份會變成維生素A。根據一九九一年R.Ziehler博士於美國醫療營養學刊發表「蔬菜、水果、胡蘿蔔與癌症」的論文,此篇報導指出,胡蘿蔔素能保護細胞薄膜、DNA與其他細胞組織,而避免氧化的傷害。
<h3>四、硒元素</h3>
另外,硒(Se)元素對重金屬污染,如:汞、鎘、鉛及黃麴毒素,具有解毒作用。硒也能促進體內葡萄糖的代謝,以及肝臟的代謝,例如:長期服用止熱解痛劑而產生的肝毒性之患者。
由上述可見,抗氧化劑中,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及一些微量礦物質元素(如鋅、銅、硒),都可幫助體內產生抗氧化性的酵素。然而,同是抗氧化劑類的保健食品,會因不同種類的抗氧化劑,使得人類的生理疾病及生化反應上有不一樣的結果。從以上的抗氧化劑中,單方來看,每種必須吃到一定劑量,才會產生抗氧化作用,且多吃無益,反而會產生其他病變。根據美國PDR手冊,記載複數的抗氧化劑成分,即是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加上微量元素鋅、硒、銅等礦物質,這樣超強的抗氧化組合,不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可加強抗氧化劑的保健功效。
<h3>五、葡萄子萃取物</h3>
葡萄子萃取物雖也是抗氧化劑的一種,葡萄子中的OPC在抗發炎、緩和及解除關節炎、改善過敏體質、預防皮膚老化及抵銷紫外線產生的皮膚色素氧化沈澱方面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1]。近年來,有更多針對葡萄子OPC對癌症預防研究的生化實驗,結果顯示,葡萄子中的多酚花青素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及選擇性殺死癌細胞的作用[2],還可以降低癌症化療可能產生的不適症及副作用[3]。葡萄子多酚花青素(OPC)可以抑制血液中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作用,降低動脈硬化的發生率[4],這也是因為OPC同時具有脂溶性與水溶性的特質所致。另外,葡萄子萃取物的抗氧化效果約為維他命C的10-20倍(針對不同的自由基會有不同的抗氧化效果),維他命E的10-50倍。
真的是吃葡萄不吐葡萄子就能吃出健康嗎?其實也沒這麼容易,葡萄子萃取物是將葡萄子中具強抗氧化生理作用的多酚花青素(OPC; 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以高生化科技萃取出來而製成的濃縮物,直接將葡萄子吃進肚子裡,若你沒有嚼碎,葡萄子將由糞便中排出,什麼成分也吸收不到;如果嚼碎了,葡萄子中除了有益健康的OPC外,還有一些不利健康的有毒物質存在;直接將葡萄子嚼碎吞下則會造成胃腸道的嚴重刺激,引發消化性潰瘍等副作用。
一般人服用健康食品時,常認為只要名稱對、有大品牌或者價格便宜、粒數多、每粒毫克量就好了,其實也須注意到萃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濃度,以葡萄子萃取物來說,萃取物中的多酚花青素OPC的濃度才是關鍵,最高濃度的標準葡萄子萃取物百分比是含95%的OPC,如果產品未標示有效成分濃度時,有可能是含95%OPC的,但也可能是只含15%或更低OPC的,如果是含15%OPC的100毫克葡萄子萃取物,其中所含的OPC就是15毫克,不過如果是每粒25毫克含95%OPC的葡萄子萃取物,那麼其中的OPC濃度就接近24毫克了,結果後者每粒25毫克的產品反而比前者每粒100毫克的產品所含的有效濃度高,可見只看每粒毫克量、名稱、大品牌及價格是無法完全瞭解選購健康食品的優劣。因此,應選購標示詳細清楚的產品才是。
因此,在剛開始服用抗氧化劑的人,若是本來就累積高自由基濃度的高危險群(如上所述),在剛服用葡萄子萃取物時,以體重來計算,每公斤可以服用約3毫克,含95%OPC的葡萄子萃取物,維持半個月到一個月後則將劑量減至每公斤1.5毫克左右,也可服用含葡萄子萃取物的複方抗氧化劑(同時含有多種抗氧化成分),因為抗氧化劑之間都有協同加成作用,複方往往會比單方的抗氧化劑效果更佳。
每個人平時即應注意抗氧化物及微量元素(會活化抗氧化酵素)的攝取,以提高抗氧化能力,雖然需要的量不多,但身體內必須經常儲存才行。同時平時應減少化學添加物的攝取,適量飲食,少暴露在輻射線下,如此才能長保青春、遠離疾病。
<h2>伍、 抗氧化劑何處尋</h2>
攝取抗氧化劑來保護身體可免受慢性病的威脅。這在上述第四大點中已略述過。以下是綜合整理自然界存在的抗氧化劑:
0. 維生素類:包括維生素C、E及β-胡蘿蔔素等。
維生素C在體內易分解,且不易儲存,需日日補充,如下列表:
種類 | 食用單位 | 維生素C含量(毫克) |
木瓜 | 半個 | 94 |
加州橙子 | 一個 | 80 |
甜瓜 | 半個 | 75 |
佛州橘子 | 一個 | 68 |
葡萄柚 | 半個 | 47 |
西瓜 | 一片 | 46 |
芒果 | 半個 | 29 |
青椒(切碎) | 半杯 | 95 |
花椰菜 | 半杯 | 58 |
豌豆 | 半杯 | 38 |
花菜 | 半杯 | 28 |
高麗菜 | 半杯 | 26 |
蕃茄(生) | 一個(中型) | 24 |
橘汁 | 一杯(六兩) | 93 |
蕃茄汁 | 一杯(六兩) | 34 |
來源:ESHA Research, Salem, Oregon, USA
人體無法合成維生素E,必須依賴食物的攝取與補充,如下表所列:
食物 | 食用單位 | 維生素E含量(國際單位) |
芒果 | 中型一個 | 3 |
菠菜 | 半杯 | 3 |
蕃茄 | 半杯 | 3 |
蝦 | 三兩 | 3 |
蛋 | 中型二個 | 3 |
橄欖油 | 一小匙 | 3 |
向日葵 | 一小匙 | 12 |
紅花油 | 一小匙 | 7.5 |
杏仁 | 1/4杯 | 9 |
花生米 | 1/4杯 | 6 |
向日葵籽 | 1/4杯 | 2.7 |
麥胚芽 | 1/4杯 | 7.5 |
來源: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utition Coordinating Center’s Nutrition Database (Octber,1991)。
富含胡蘿蔔素的蔬菜類:
種類 | 食用單位 | 胡蘿蔔素量(以1000單位計) |
胡蘿蔔汁 | 一杯 | 63 |
胡蘿蔔(切片) | 半杯 | 19 |
甜蕃薯(橘色) | 一個(小型) | 28 |
美國田瓜 | 半個(中型) | 13 |
芒果 | 一個(中型) | 8 |
菠菜(煮熟) | 半杯 | 7 |
菠菜(生) | 一杯 | 5 |
西瓜 | 一片 | 2 |
美國花菜(綠色) | 半杯 | 2 |
來源: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食品營養研究中心(1991年10月)
1. 酵素類:包括超氧化屹酵素(SOD)、過氧化氫酵素(Catalase)、麩胺超氧化酵素(Glutathione Peroxidase)。
2. 植物化學物中的多酚、黃酮、類黃酮、有機酸等成分,這類成分涵蓋極廣,也是目前化學者最感興趣的領域,其中較常見的包括大麥苗中的2-O-GIV、葡萄籽中的OPC、松樹皮中的pycnogenol、花椰菜中的isothiocyanates、黃豆中的isoflavones、銀杏中的茄紅素lycopene、蜂膠中多種黃酮素flavnoids、綠茶中的多酚物質、柑橘中的 limonene及蔥蒜中的二丙烯硫化物等。
3. 大部分天然蔬果多含有這些成分,只是含量及效果強弱不同而已,根據生化營養學家的說法,以天然色素較深的植物含量較豐富。
<h2>陸、 自由基定量測定儀的發展</h2>
早期的自由基測定方法,需要加入激發物質,才能將大量的自由基激發出來,因為早期的儀器精密度不足,對於未加入自由基激發劑的自由基量無法正確感應,而且這樣的數據應用於預防醫學上是相當有限的。另外,將白血球從全血中分離出來,與激發劑使用的過程,則可能造成體內真正的自由基值產生誤差。
新一代用「超微量化學發光分析法」來定量人體內自由基的儀器,有別於傳統自由基定儀的最大不同點是,僅以極少的全血(小於○.五西西)測試,而非再由經分離出的白血球。因為儀器極靈敏,所以,能在未添加任何激發物的情況下,僅僅數分鐘的時間內,即可精確測得體內的自由基量。以化學發光分析法來測量體內自由基值,主要是利用超氧自由基,本身不穩定而產生的發光性,配合顯光劑(lucigenin 或 luminol)的添加,使儀器能捉光子(photon)數來定量自由基。目前最精確的自由基測定儀則以光子數對秒數的比為單位的儀器最佳。
不同的自由基測定儀所測得的自由基單位也會不同。而使用的顯光劑種類或用量不同時,所測得的結果也會不同,因此在測試之前,應要對特定用量及種類的顯光劑作一個對照值,再以此對照值作相對的比較值。
<h2>柒、 應特別補充抗氧化物質之人</h2>
大多數人生活在高壓力的生活環境中,人人皆需要補充抗氧化劑,若把範圍縮小些,有些人則「特別」需要,如下:
1. 工作、生活壓力大,睡眠時間少,經常與菸酒為伍的人。工作環境有較多輻射及污染源者,住在高壓電塔及焚化爐附近的居民。以上都是較易使體內自由基濃度增加者。
2. 老年人:老化本身就是一種自由基作用的結果,許多老年人經常罹患的疾病,如:白內障、關節炎。
3. 服用很多西藥來治病者:很多藥物會提升體內的自由基濃度,藥物的副作用本身就是自由基對器官的破壞作用。
4. 癌症患者:體內的自由基濃度比一般人高,尤其是正接受化療的患者,體內自由基過高會加速癌的惡化。
5. 心血管疾病及高血脂症患者:葡萄子萃取物可以防止LDL的氧化,預防動脈硬化,降低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率。
6.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體內自由基濃度偏高,過高的自由基也是破壞胰臟及引發併發症的元兇。
<h2>捌、 抗氧化劑真是救命仙丹?</h2>
自由基在人體內所扮演的角色其實並非一般人想樣的可怕,人體在正常的情況下也會產生自由基,而正常的生理功能下會同時產生足以抵銷自由基傷害的抗氧化物,如超氧化歧酵素(SOD)、過氧化氮酵素(Catalase)等。檢測自由基可以利用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總抗氧化能力)作為指標。當個體機能很健康,即使產生很高的自由基,也有能力分泌足夠的抗氧化物,將自己產生的自由基抵銷,且未破壞正常細胞,這便可稱他是擁有「高總抗氧化能力」的人。反之,一個因為本身生理機能不正常,無法產生足夠抗氧化物來抵制體內自由基的人,即使測出來的自由基值不很高,這些存在體內的自由基仍有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威脅。
市面上標榜抗氧化能力的食品很多,但怎樣吃才有意義,卻是一大學問。想檢測服用前後體內自由基的濃度變化,倒不如以「總抗氧化能力」的增進與否,來判斷保健價值會更有意義。而提身人體的總抗氧化能力,不是單靠抗氧化劑就可解決,對於本身生理機能及免疫功能不健全的人來說,只服用抗氧化劑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作法,而自由基的測量值,也只是做為生理狀況的一個參考值而已。
<h2>玖、 慢性病及人口老化的影響</h2>
近年,科技文明進步而造成慢性病罹患率增加。家庭型態、結構改變,人口趨向老化。依據一九九六年聯合國組織最新世界人口展望報告〈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指出,未來人口變化有幾個重要趨勢:人口老齡化 、低生育率及總人口減少。經台灣經建會預測,三十年後,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比例約19.2%,城市人口的這種現象將更嚴重。人們所將面臨的問題是:
<h3>一、 公共健保醫療不足: </h3>
老人所需之醫療資源大,而未來政府的公共健康保險醫療的支出,或家庭子女所能提供的資源,可能不足老人的基本需求。如:一般國人對長期療養機構的出現了解不多,若平時未特別留意此類資訊,一旦家中有老人或病患須要他人照顧時,家屬就如同無頭蒼蠅似地到處尋問,有的更是礙於面子問題而不好意思詢問醫護人員,隨意從小廣告中挑幾家安養中心或護理之家問問,便匆促地把親人送進。在此種情形下,尚未能確保老人能獲得良好的照顧,而且一般人也多在乎收費的多寡,其實,收費的高低未必能決定療養機構的優劣品質,唯有精心比較才能找到最適合的療養環境。此外,也不應忽略了老人選擇的權利,若能讓老人參與決定,或許能減輕老人覺得將被遺棄的感覺。
<h3>二、 外勞大量增加 </h3>
因勞力短缺,在未來我們身旁的外來勞務移民、幫傭、看護將比現在更多。許多中國大陸或其他開發中國家(菲、泰、越、印尼)的外勞人口,將大量移入,外國人將佔總人口20%以上。勞動力及人口減少對成長的威脅,普遍被認為是工業化國家的問題,尤其是日本和若干歐洲國家。不過從南韓的例子可見,亞洲人口老化的速度實際上比歐洲和美國快。
就企業而言,出生率下滑意味消費者與生產者均減少,將使得這些國家要面對基本的經濟挑戰,例如預測到2010年時,歐盟國家二十至三十九歲的人口將減少13%,由於這個人口群是組成家庭的主力,因此住宅等耐久材的需求將下降,營建、房貸金融等業均將因而受到影響。勞動力不足、資金成本提高、高稅率等因素,將迫使企業引進外勞或是外移,消費市場萎縮,可能導致競爭增加、報酬率下滑,衝擊企業投資意願。當大量移民從開發中國家遷移已開發國家時,這些潛在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問題,更是難以估計的。
<h3>三、 政府財政困難</h3>
勞動力、生產力不足,經濟成長力減緩,政府財政將面臨被這些老人吃垮的問題,依OECD估計,未來公共年金支出成長率,在三十年內平均將超過GDP的4%,日本及歐陸國家更高達6%,若再加上醫療照護支出,將更高達9%~16%,等於增加勞動者稅負25%~40%。惠悅公司(Watson Wyatt)分析,許多已開發國家,光是年金給付的債務負擔就可能達到GDP的100%至250%,而未來老人的醫療照護負擔可能更甚於此。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必然要面對資源分配的難題,因此政府可能採取以下緊縮政策如:降低退休年金給付;增加個人稅賦;限制更多公共醫療的支出;排擠基礎建設、國防、教育或其他公共服務支出。
<h3>四、 對個人的影響</h3>
由於年金制度的財務問題日益嚴重,給付可能削減,退休年齡也因此可能延後。目前,已有國家採行逐年延後年金給付措施,有的國家甚且以個人儲蓄帳戶取代隨收隨付的公共年金制度。另外,現在的工作世代,離婚、不婚的比率日增,單身戶不斷膨脹,等到進入了老年時期,其退休生活的經濟、照護等問題,仍是要依靠公共政策解決。個人在面對此一變局,工作心態必然要有所調整,工作生涯延長,工作型態轉變,包括中年轉業及延後退休,都可能是未來就業市場的常態。
<h2>結論</h2>
今日的食物以經加工後,太過精緻,環境汙染嚴重,因此,失去很多天然營養。若想抗老化、預防疾病及延長生命,只有長期地去攝取天然食物,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就如同要預防自由基的產生,須攝取維生素類、酵素類等天然蔬果,以作為抗氧化劑。
老化絕非宿命,它是可避免及改變的過程。人們不管如何地健身與對抗疾病、養生,人們都會變老,只是,有的人老得太快,許多人中年以後或三十歲左右,就開始深受各種慢性病的侵害,一直到形銷骨毀,遺憾地走完一生,或因錯誤的保健常識而傷身。其實,減緩老化只需非常簡單的生活改變,均衡補充營養和正確的飲食就很容易達到。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比率雖尚未到達先進國家那般的水準,但近年來家庭結構已出現一些變化,社會老化的速度為其他先進國家的兩倍以上,單身戶日增,老人與子女同住比率及靠子女奉養的比率均逐年下滑,因此,老人的退休年金、醫療照護需求等問題之規劃,均已不容忽視。
<h3>參考書目</h3>
專書
1. 林天送著 《生老病死的秘密-自由基大革命 現代人如何求得更多的活力》 健康世界雜誌發行 民國89年出版。
2. 林天送著 《你的生命活力》 健康世界雜誌發行 民國87年出版。
3. 呂鋒洲著 《體內自由基掃除劑》 健康世界雜誌發行 民89年三刷。
4. 《健康的無形殺手-自由基》 甘記醫藥有限公司。
論文
1. 王瑩玉著〈氧自由基及抗氧化劑〉台北市藥師工會會刊 119卷 民國86.12出版。
2. 郭宗禮著〈自由基知多少!?〉血液淨化報導 4卷 民國89..09出版。
3. 陳秀卿著〈慢性疾病預防與自由基〉 漁業推廣月刊 126卷 民國86.03出版。
4. 陳思廷著〈認識生命殺手自由基-上〉 常春月刊 189卷 民國87.12.出版 。
5. 陳思廷著〈體內自由基,算得出來嗎?〉 常春月刊 192卷 民國88.03出版 。
6. 陳修著〈茶的抗自由基作用與預防癌症的價值〉台灣醫界42卷 民國88.10出版。
7. 陳惠英、顏國欽著〈自由基、抗氧化防禦與人體健康〉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 23卷 民國87.02出版。
8. 魏國宴著〈淺談自由基與抗氧化劑〉鄉間小路 26卷 民國89.11出版
[2] C. Agarwal, et al, Mol Carcinog 2000 Jul;28(3)P:129-38。
Y Shirataki, et al, Anticancer Res 2000 Jan-Feb;0(1A)P:423-6。
[4] J Yamakoshi, Atherosclerosis 1999 Jan;142(1):139-49
SL Nuttall, et al, J Clin Pharm Ther 1998 Oct;23(5):385-9
SL Nuttall, et al, J Clin Pharm Ther 1998 Oct;23(5):385-9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