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隱形眼鏡常見的併發症
日前報載有大專男生上成功嶺接受暑訓,為求方便及節省時間,臨時選購拋棄式隱形眼鏡,二個月受訓期間都未曾摘下鏡片,而是直接闔眼入睡,清早則用自來水或生理食鹽水來沖洗眼睛,結果感染了綠膿桿菌導致角膜穿孔,有失明之虞。這件事再度提醒了戴隱形眼鏡的近視族,隱形眼鏡固然方便舒適,但若不按照指示配戴及清潔消毒,那麼稍有不慎產生併發症,賠上的可能就是自己寶貴的眼睛及視力。 到底配戴隱形眼鏡會有那些潛在的後遺症?如何來預防及避免?這是所有近視族決定選配隱形眼鏡前應該要明瞭的。雖然隨著製造技術及鏡片材質的進步,隱形眼鏡越來越舒適方便,但在享用這項新科技產品時,不應忽略它的潛在危險性。
日前報載有大專男生上成功嶺接受暑訓,為求方便及節省時間,臨時選購拋棄式隱形眼鏡,二個月受訓期間都未曾摘下鏡片,而是直接闔眼入睡,清早則用自來水或生理食鹽水來沖洗眼睛,結果感染了綠膿桿菌導致角膜穿孔,有失明之虞。這件事再度提醒了戴隱形眼鏡的近視族,隱形眼鏡固然方便舒適,但若不按照指示配戴及清潔消毒,那麼稍有不慎產生併發症,賠上的可能就是自己寶貴的眼睛及視力。 到底配戴隱形眼鏡會有那些潛在的後遺症?如何來預防及避免?這是所有近視族決定選配隱形眼鏡前應該要明瞭的。雖然隨著製造技術及鏡片材質的進步,隱形眼鏡越來越舒適方便,但在享用這項新科技產品時,不應忽略它的潛在危險性。
隱形眼鏡是置於角膜上,人造的小而薄的鏡片,主要的作用是在矯正屈光不正及治療角膜的疾病。因其直接接觸角膜及結膜,會對這兩種細胞組織造成傷害,其原因包括了細胞新陳代謝的改變,隱形眼鏡藥水的化學毒性,過敏反應、鏡片本身的機械傷害、感染等。臨床上常見的併發症可分為結膜及角膜來講,但厲害的反應是兩者皆受侵犯。
結膜的反應主要是乳突狀結膜炎,產生的原因包括結膜與鏡片接觸,張閉眼時反覆磨擦刺激,或是對鏡片本身或消毒藥水的過敏反應。軟式隱形眼鏡比硬式隱形眼鏡較早發生,且發生率更高(三至十倍),軟式隱形眼鏡中,長期配戴型又比日戴型發生的比率高。臨床上的症狀包括癢、分泌物增加、不能適應隱形眼鏡、視力模糊、隱形眼鏡移位、結膜發紅等。一旦有此症候,則應停戴隱形眼鏡,改善消毒方法或重配隱形眼鏡,對結膜的發炎反應,則應請教眼科醫師給予適切的藥物治療。
隱形眼鏡對角膜的傷害主要是由於其阻礙了角膜從空氣及淚水中得到氧氣,角膜缺氧造成角膜上皮細胞水腫且易剝落,使得配戴或取下鏡片時易造成角膜上皮破皮及缺損。而角膜上皮為眼睛很重要的一道屏障,一旦被破壞易導致角膜感染造成角膜潰瘍,厲害的話會導致角膜穿孔。角膜潰瘍並不易治療,如有幸能夠控制也會形成角膜白斑影響視力,有時需角膜移植才能挽回。
隱形眼鏡也會導致角膜內皮細胞形態的改變,其真正原因不甚清楚,但推論與角膜缺氧造成代謝產物堆積有關。此種改變在長期戴隱形眼鏡後會發生,即使停戴半年後,此種變化仍不消失。臨床上是否有意義尚不清楚,但如患者年紀大以後需行眼內手術,會使角膜代償不全的危險性增加。所以年輕時享受隱形眼鏡的舒適方便,年紀大時可能需要付出代價,選配隱形眼鏡時不可不慎。
隨著經濟的發展,醫療水準的提升,加上國民平均壽命的延長,使得老年性眼疾的患者隨之增加。在歐美已開發國家中被列為引起老年人失明的四大主因為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在台灣地區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之際,這些眼睛的問題更值得銀髮族的重視。 白內障是銀髮族最常碰到的問題,所謂的白內障是指原來清徹透明的水晶體變得混濁,雖然外傷、發炎及用藥都可能導致白內障,但絕大部份銀髮族遭遇的都是「老年性白內障」,其致病機轉迄今仍未完全明瞭,推測與水晶體本身的老化有關。遺憾的是目前並無藥物可以治療白內障,頂多只是延緩它的進行速度。手術摘除及置入人工水晶體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手術技術及人工水晶體材質的進步,白內障手術的安全性及術後視力的復原都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至於何時需要手術,則端視個人對視力的需求而定,不必要等到熟了才開,有時延遲手術會增加手術的複雜度及危險性。 光眼是由於眼球內的房水無法順利排出,導致眼內壓力昇高,對視神經纖維壓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失明。青光眼好發於老年人,其罹患率隨年紀增加而增多。青光眼的可怕之處在於大多數患者都沒有任何症狀,視力也正常,所以往往被忽略。等到中心視力受影響時其視神經已受到嚴重傷害而無法挽回了。青光眼可以藉藥物、雷射或手術將眼壓控制良好,唯需早期發現及診治。預防之道就是定期檢查眼睛,尤其是三十五歲以上,特別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及心臟血管疾病等高危險群的人,最好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徹底的眼部檢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併發症,與罹患糖尿病的時間長短及血糖是否控制良好有關。糖尿病愈久,造成視網膜病變的危險性愈高,而血糖控制得宜,則可延緩病變的發生。其病變是因為糖尿病造成視網膜微細血管的阻塞,導致視網膜的缺血、缺氧而產生脆弱的新生血管,易產生玻璃體出血及視網膜的傷害。若早期發現有新生血管可用雷射手術防止病變的進行,所以糖尿病患者應定期做視網膜的檢查。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指眼睛視網膜上黃斑部的退行性變化,導致視細胞器質上或機能上的損害,造成中心視力的喪失,在歐美先進國家為造成老年人失明原因的首位。黃斑部的病變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只有靠定期檢查早發現,有少部份患者可用雷射治療,保住中心視力。 上述導致失明的原因與年紀老化及眼睛功能減退有密切關係,所幸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這些眼疾大多可以靠早期發現及早期診治,來避免視力的喪失。所以,對銀髮族而言,定期的眼部檢查為維護眼睛健康及良好視覺功能的不二法門,銀髮族追求年老的生活品質應從眼睛做起。 |
紅眼睛是配戴隱形眼鏡常見的症狀,也是到眼科求治的主因。紅眼睛主要是結膜血管充血所致,與結膜及角膜對隱形眼鏡鏡片的反應有關。為什麼戴隱形眼鏡會導致紅眼睛呢?大概可分為鏡片、鏡片的清潔保養及配戴者三方面來談。 鏡片本身對眼睛造成的影響包括了:
鏡片的清潔保養有問題也會產生紅眼睛的症狀,例如對清潔液的化學毒性反應,若沖洗不完全殘留在鏡片上,一旦接觸眼睛會造成傷害。有時是對清潔液中任何成份的過敏反應,在陸續配戴接觸後才出現症狀;若是清潔液受到病菌污染如細菌、黴菌、阿米巴原蟲及病毒等,會將病菌傳染到眼睛造成嚴重的症狀而不只是紅眼睛而已。 配戴者本身的因素包括了有過敏病史,戴隱形眼鏡會加重症狀。有些全身或局部用藥會導致紅眼睛,應避免戴隱形眼鏡。此外有慢性結膜炎、眼瞼炎、乾眼症等眼疾在控制得宜之前應勿戴隱形眼鏡。外界的環境如冷氣房內空氣乾燥、或有過敏原(花粉、毛髮等)亦會導致紅眼睛。 一旦有紅眼睛的症狀應立即停戴隱形眼鏡,若症狀持續未改善,應請眼科醫師檢查及治療。若沒有症狀,也應該每半年定期檢查一次,以期早日發現問題避免症狀的產生。 |
很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方法可以阻止「老年性白內障」的產生及進展。造成「老年性白內障」的原因很多,主要與年紀老化,水晶體的結構及功能退化有關。除非有方法可以阻止老化,否則「老年性白內障」是無法預防的。平日多注意眼睛的健康及視力的狀況,定期眼科檢查來評估白內障進展的程度,以決定治療的方針是最好的保養之道。 以下有些狀況,只要多加注意,白內障的惡化是可以預防的。
流行病學研究指出長期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中會增加白內障的危險性,所以炎炎夏日紫外線指數太高時,宜避免外出,如需外出除了皮膚的防範外,戴付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也是必須的。另有報告指出血中核黃素,維他命C及E,胡蘿葡素的值昇高可以減少白內障生成的危險性,而長期腹瀉伴隨吸收不良及電解質不平衡與白內障形成的危險性有關。還有報告指出抽煙會增加白內障生成的危險性。所以均衡的飲食及避免抽煙也可以預防白內障的生成。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