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訊息來源: 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55期(2009年10月)
http://www.taisun.org.tw/qLoveFamilyItem_Show.asp?id=435
用大智慧處理真感情
主講/曾昭旭(大學教授)
整理/林美琪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可視為一部人類整體大生命的成長史。初期以謀生為中心,終日勞苦就圖一口溫飽,在飽暖無虞之後,就會從終日勞苦中解放出來;因此,如何追尋愛情,就成為現代人普遍關心的事。
「用大智慧處理真感情」的意義在於:智慧的妙用廣大,用在節骨眼上,就能化危機為轉機;而以大智慧所處理的是真實的感情,而非今日普見的虛情假意。
現代人常身陷情感的困局,尤其是愛情的難題。回顧歷史,異性相吸進而兩情相悅,原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在古代的中國社會,卻一直受到相當的壓抑,僅有少數文人雅士能真正的談情說愛,卻不幸以悲劇收場的居多,因為在舊禮教的約束下,愛情根本沒有存活的空間。
舊時代纏綿悱惻的愛情多悲劇
在舊時代,多數夫妻的結合只為了達成社會刻板印象中的分工──男主外,女主內;未必能真正進行生命溝通,不但婚前「男女授受不親」,婚後依然相敬如賓,要是哪對夫妻膽敢在人前恩恩愛愛,一定被棒打鴛鴦,甚至冠上「不務正業」的罵名。如南宋陸遊曾寫一首著名的「釵頭鳳」送給前妻唐琬: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莫!莫!莫! 一疊聲的「錯錯錯」、「莫莫莫」,將這段纏綿悱惻的愛情委婉道出。而唐琬也回贈了一首詞,以一聲聲「難難難」、「瞞瞞瞞」回應他說,錯就錯在沒有隱瞞,因為夫妻太過恩愛了,導致婆婆對媳婦諸多不滿,竟逼著他們離婚。詞中寫道: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嘗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而《紅樓夢》的男主角賈寶玉生長在封閉保守的大家族中,仍能真摰地敬愛眾女子,絲毫沒有男尊女卑的沙文主義,但他為此所挨的罵可不少,除了被父親痛斥不求長進,總是跟女孩子們鬼混,一無是處之外,甚至有人稱他是「淫魔色鬼」,說其一生「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
又如「五四時代」,許多青年學子違逆家中的訂親,在大學裡談起了自由戀愛。眾所周知的便是徐志摩和陸小曼,為了愛情而離棄元配再娶,對當時的社會禮法產生莫大的衝擊,當然也挨了不少罵。兩人結婚時,徐志摩請恩師梁啟超來當證婚人,未料在婚禮上,曾受西式教育,崇尚自由民主的梁啟超也劈頭大罵他們太過浪漫,不顧社會倫常。
這樁轟轟烈烈的愛情,最後還是以悲劇收場。原來,自由戀愛的新傳統才剛萌芽,先烈們前仆後繼,一路走來卻跌跌撞撞,因為歷史留下來的愛情故事多以悲劇收場,我們都缺少了學習的典範啊!
擁有大智慧對愛不再衝撞摸索
在今日開放社會中,彷彿潘朵拉的盒子一開,人人渴望並大方追求愛情,可是歷史上缺乏成功的典範,沒有給我們留下適合現代人的愛情大道理,愛情就成為共同的難題,大家在黑暗中衝撞摸索,少不得又是遍體鱗傷。
幾千年來,大家之所以漠視愛情,實在是因為過去大部分處在以謀生為中心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命運連繫,皆以家族利益為中心,偏偏自由戀愛是一種活性最強的活動,會對還很脆弱的集體安全機制構成致命威脅。且看多少人一旦戀愛就生活失序,又是茶不思飯不想,又是晝夜顛倒無法安心求學和工作。所以,父母不希望子女談戀愛、老師不希望學生交異性朋友、長官不希望下屬為兒女私情分心,那將荒廢正業,惹來不少麻煩。
但是,這也阻擋不了人們追求愛情的渴望,所以我們要用「大智慧」來處理真感情,使人人都能體會到智慧的妙用廣大,只要用對了,用在節骨眼上,就能化危機為轉機;而以大智慧所處理的是真實的感情,而非今日普見的虛情假意。
在與人互動時,兩顆心完全的交流互通,靠的是什麼?就是智慧與愛,亦即佛教所說的智慧和慈悲;靠智慧解開生命中的結,並藉愛(悲心、大同情心)來撫平傷痛。
生命的結,來自於曾經受過的創傷,所謂「哀莫大於心死」,有創痛之後便會產生防禦之心,對人失去信任。生命教育即是用真誠的愛,去點燃已經失去的生命熱情、已經放棄的人生意願、已經受傷的信任感,期讓生命自由的種子萌芽。
而以自己的悲心去啟發對方的熱情,就是以心印心、以愛點燃愛,使我們的智慧和知識能夠幫助他人,這就是佛教的「悲智雙運」──當個體有了動機和意願,再以智慧去幫助他開展,才能事半功倍。因為人對生命有了熱情之後,所有的知識才能發揮作用,這時也才會有所接觸、探討及拓展。正視兩情相悅滿足生命自由
二十世紀是一個以自由為優先的解放的世紀,自由成為生命的主題,於是人民要挑戰君臣倫、婦女要挑戰夫婦倫、小孩要挑戰父子倫,都是為了爭取自由。歷史不能走回頭路,我們必須向前走通這條以自我實現、自由和愛為主題的新人生道路。
今日,感情已從過去的人生附屬品,悄悄進駐成為人生的核心,並已嚴重到成為現代人最主要的煩惱源。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項現代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要從傳統禮教的壓抑中,徹底解放被禁錮已久的觀念和心態;不要再漠視和貶抑感情,那等於是漠視和貶抑我們的人生。
感情是人格的核心,從前的人為了求取功名而暫時拋開兒女私情,這是感情為理智服務,有其社會背景使然;今日若繼續因循苟且,便是出賣自我的靈魂。情緒是生命的呈現;要看見生命的真實內在,就要以莊重的眼光正視生命所呈現的情緒。
此外,還有一股暗流來作亂,就是八卦媒體愛炒作地下情色新聞。這類羶色腥題材能引人注目,就是因為人人都需要感情,卻不知如何引導和處理,於是感情成為暗流,大家不敢光明磊落地談情說愛。
相信很多人的兩情相悅一開始都是真心實意,但不知為何走著走著就假了,甚至演變成互相怨恨、彼此傷害。尤其台灣的政治對立愈趨嚴重,人心的浮躁形成一股暴流,禁不起一丁點兒挑撥就會掀起軒然大波。
「暴流」是暴發的感情,「暗流」是壓抑的感情,兩者皆過猶不及,而且容易交替形成惡性循環,損人又不利己。追根究柢,就是因為我們缺乏生命的教育和智慧。當我們認識生命,就會發現生命最核心的要求是自由和自主──不被牽引而走自己的路。能自由和自主的人才會有自尊,敢不要的人才有能力去要,敢失去的人才能獲得,不在乎失戀的人才能戀愛,不怕死的人才能真正活著。 有尊嚴才能建立自信,而真正的自信就是不靠外力支撐,憑著我是我就夠了,即使一無所有依然頂天立地。能如此自信的人必然誠實,能誠實的人必然有勇氣,所以情緒定能舒暢,就必然是一個健康的生命。
彼此真誠坦率打開生命之結
小孩子個個很健康,就是因為他們很自由,大人容許他們想上廁所就快去,想睡覺就去睡。上學以後,想上廁所得等到下課才能去,想睡覺得先做完功課,於是開始有了壓抑。到了成人,為了維持社交場合的風度和禮儀,即使愁苦滿懷也不能痛哭。不敢哭,就是一種極大的壓抑。為了符合社會的要求,我們的生命承受到種種壓抑。
生命要能自由,就看我們能否真誠坦率地表達自己,不畏懼、不壓抑、不感到羞恥。我和內人在結婚之初就約法三章,當一人發現另一人若有所思,問他有何心事時,不可以回答說「沒什麼」,若回答「沒什麼」必定是有所隱瞞,可能是難以啟齒,也許是性壓抑、性幻想。
莊子說:「至人無夢。」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心存貪念妄想,就不會做夢。佛洛伊德也認為,人一旦有抑鬱在心未能滿足,就會以做夢的方式期望它實現。換言之,若是心理很健康,就不會做一些無謂的夢,就能坦率地表達自己。誠實就是信,生命能夠舒暢誠實,就能得到自信。
個人生命能夠自由之後,人際間的互動才能順暢,因為互動的雙方必須相互坦率、兩情相悅、彼此不疑、互為開放。若其中一人的心理不夠健康,不能坦誠相對,就會影響到另一人的健康,進而淪為互相猜忌和欺瞞的惡性循環了。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社會規範也是對生命的考驗。在眾多籃球規則中仍能空心入籃,在眾多圍棋規則上仍能突破重圍,就能展現出一個人的游刃有餘。因此,社會規範並非全然無意義,是為了激發我們的潛能,逼我們成長。必得經過一番自我修行,我們的情緒才得以舒暢,生命才能獲取更大的自由。
我們發現,生命中的創傷,泰半來自人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人性的需求可分為兩大重點──個人的生命自由和人際關係的順暢。這兩項需要的前提是大家都能吃飽、無生存之虞。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同樣地,能溫飽之後,才有能力接觸更高一層的靈性生活。 我們要找出抒發情緒的管道,讓情緒不傷人而能愉悅人。美國有一位華裔「走音歌王」孔慶祥,他的五音不全,唱片卻能大受歡迎,正因為他唱歌時所表露的純真眼神和自在神情感動了觀眾,讓人忽略他的歌聲,反而認為他別有奇趣,即使五音不全尚且能感動人,可見,關鍵在於內在健不健康。
情緒舒暢才能表現出真感情
情緒能舒暢,生命才得以恢復健康。情緒若不舒暢,總是彆彆扭扭,畏畏縮縮時,很可能是過去的生命經驗曾受過創傷,未癒合的傷口卡住了生命,而無法表現出真感情,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只要順著情緒阻塞的地方加以疏通,就能找出生命中的結,進而鬆開束縛、矯正扭曲,治癒創傷,讓情緒重新恢復通暢無阻,生命便能重新獲得自由。現代是一個自我實現的時代,請不要再為社會潮流或現實利益出賣自我,勉強去走那條並非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唯有找到適才、適性、適合自己的路,才能超越障礙,不再覺得社會規範綁手綁腳,從而達到個人的自由與自我的實現。
然而,現今教育卻正反其道而行,全用一個相同的模子來框住大家,沒有因材施教;而偏偏這是個人人都渴求自由的時代,所以現在的孩子才會那麼叛逆。
有調查指出,孩子最大的願望是「放學後可以直接回家」。有家長一天要接送孩子六次,早上送他上學,放學後再送才藝補習班,接回來吃晚餐,飯後再送去另一家補習班,忙到很晚才能回家休息。真是沒有自由的童年啊!
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根本就是在傷害孩子的生命,是反生命教育的。唯有讓人人都能適才適所,走他自己喜歡的路,才能順利找到人生方向,走通他自己的人生。
總之,「情」為人生帶來豐富和美妙,但也正是苦惱的來源。若我們不逃避這種煩惱和不安,而能誠實地承認並面對它,自然會有行動力去調整自己,而能在人際依存中既保有自主獨立,在磨擦中又能互相啟發而達到和諧的狀態。「情」是媒介,學習以大智慧處理真感情,就能使我們的生命趨向完整。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