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閱讀與寫作雙贏
文章出處: http://www.taisun.org.tw/ qLoveFamilyItem_Show.asp? LoveFamilyItemID=413
升學考試宣布要考作文後, 許多家長與老師開始擔憂孩子的作文能力,並產生許多疑問, 普遍的問題如:怎樣提升孩子的作文能力?但更多的家長不解的是: 我的孩子考試成績很好,為什麼作文寫不好?上述問題看似個別, 其實是環環相扣的。
發揮創意見解,避免人云亦云
語言學家赫伯特(Humbolat)曾提及:「 文字表達不是現成的『成品』,而是思維與心靈的活動歷程。」 寫作者透過文字表達自我的觀點與生命訊息, 如同教育部中教司長陳益興表示,寫作測驗的目的「 在評量學生表達見聞與思想的能力」。
由此可知,寫作不只是語文的活動,更是思維的活動與生活品味、 生命格局的表徵。因此,作文評量的不只是語文能力, 更是孩子學習歷程轉化與內化後的個人氣質。 一篇作文佳作不只是文詞表達無誤,或是行文流暢,甚至善用成語、 修辭而已,而是能夠運用語詞精闢地表達深刻的思維與見解。
終日埋首於評量的孩子,也許國文成績不錯, 因為考測驗題是以考題的素材進行判準的能力, 而寫作文更重要的是要有創造力與表達力, 能夠根據題目自行創造寫作的材料,彙整、組織,抒發見解。
也因此常見到許多國文成績不錯的孩子, 在基測零到六級分的作文等第中只能拿到三級分到四級分, 也就是在語文表現上平順而語意流暢,卻常是人云亦云, 無法以深刻的情感和思維深扣人心,或以超凡的見解引人入勝, 因此也就無法達到五級分甚至六級分的高標了。
開拓生命視野,下筆言之有物
由上可知,雖然語文能力是寫作的基本要素, 但作文卓越的關鍵卻在於生命視野的深刻與開拓, 對於現在的孩子而言,比起行萬里路, 或是從生活中獲取深刻的生活體驗,閱讀是最簡易有效的方式。
透過一本書就能與古往今來的知識巨人對話,開拓寬廣的生命格局, 啟發個人的想像力,馳騁於遼闊的心靈空間, 開啟無限可能的生命視野,並學習到作家如何以靈活的遣詞用字, 深刻表達所思所感。
許多家長急於送孩子到作文補習班去, 而補習班常見的教學方式是背範文,傳授寫文章的速成技巧、 規格化的演練,無法增進孩子的內涵與想法,如同一枝缺水的甘蔗, 儘管知道榨汁的方法,卻怎樣也擠不出甘甜的汁液來。
難怪許多學童寫作文,常有「補習班有教過的題目才會, 沒教過的就不會」,即是缺乏自主寫作實力的現象。
只有經過自己反芻產生見解,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深刻, 能敲扣自己內心情感的文字,才能感動別人。因此, 閱讀力是作文力的鋪墊,讀出閱讀的內涵, 儲備寫作需要的養分與素材,這是作文深刻思維與豐富素材的來源。
閱讀是深化思維與靈活表達的基礎, 而寫作則精準反芻了閱讀豐富的心靈養分, 學習便能在吸收與應用中靈活進出。從閱讀涵養靈活的語感, 活化文字表達能力,引出內在的源頭活水,就能言之有物。 如此一來,閱讀與寫作互為骨肉,相輔相成。
因此,建構孩子閱讀與寫作的實力, 閱讀就能成為作文豐富素材的來源, 寫作也能成為閱讀的消化與反芻行動,閱讀與寫作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