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詩話]黃節:一生漂泊的大師
訊息來源: 2005-01-04香港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1/04/WH0501040001.htm
文/ 程中山
前文提到簡朝亮有兩位得意門生鄧實、黃節,他倆在二十世紀初的上海,高舉保存國粹的旗幟,成為晚清國粹派的領袖。其中黃節在後來的成就更大。
講學於北大清華
黃節,字晦聞,廣東順德人。同盟會及南社成員。一八九五年,與任元熙、鄧實、鄧方兄弟等師事簡朝亮門下。一九零二年參加汴京鄉試,撰文批評時弊,賦詩再戰外敵,最終被黜下第。此後,他遂與同學鄧實辦《國粹學報》,撰寫《黃史》,為宋明遺民立傳,藉保存國粹之際,而寓反清的民族思想。其後,他返粵主講於兩廣優級師範學堂。黃節擅詩文、工書法,其《蒹葭樓詩》與陳洵《海綃詞》在廣東有「黃詩陳詞」之美譽,更影響到當今舊詩壇。辛亥革命後,黃節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主講詩學近二十年,又遍注漢魏晉宋諸家之詩,成就斐然,在名師輩出的北京學界中,其詩學研究,獨佔鰲頭,巍然有一代詩學大師之稱。
砥礪華夏民族意識
清末,黃節積極以文字進行反清革命,時在上海主持《國粹學報》,籠絡各地耿直青年,共同借保存國粹以散播華夏民族的意識,鼓吹夷夏之辨的反清思想。當時,他往返滬粵之間,都是取道香港,故在香港留下多首動人的詩歌。一九零八年,他從香港登上遠輪,時有《七月初六日航海之滬,舟出香江大風,滯行五日未到》詩云:「舵樓時起浪千重。自攝心魂惝怳中。飄泊正如秋一葉,尋常經見海多風。高颿鳥翼嗚嗚黑,落日魚涎拍拍紅。坐歎狂流垂未息,送人無那與俱東。」自香港出海,遠輪便遇上橫風急浪,孤舟飄泊,驚心動魄,詩中景象壯闊,雄奇瑰麗,興寄深遠,婉轉地道出清末中國社會上動蕩的時代氛圍。
袁氏竊國 消沉不已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獨覽大權,密謀稱帝,扣押章太炎,迫害異己。黃節此時北上京城,一方面欲找尋機會,一方面欲拯救友人章太炎。一九一四年暮春,他在香港留別朋舊,有《寒食日北發,子貞遠送香江,雪一、春坡置酒太白樓話別留詩》云:「山樓颭颭風波闊,估舶溟溟人語昏。寒食作陰將變雨,故人臨別只消魂。坐看海水群飛日,漫及神州戮力言。出處未殊吾獨瘁,不辭紅袖勸傾尊。」詩中滄海茫茫,風高浪翻,天陰欲雨,蘭舟催發,分手在即,發出「故人臨別只消魂」之感,詩中更流露了詩人對動盪不安的時代,既憤慨,又悲觀,意志頗為低沉。
失望廣州政局
黃節是個有骨氣的學者,對於北洋軍政府亂政深感不滿,故軍政府多次向他招引入閣,他亦一一婉拒,甘心授詩終生,以詩明道。一九二三年,孫文開府廣州,誠邀黃節南下出任大元帥府秘書長,服務桑梓。
黃節到了廣州後,察覺到廣東政局也是同樣動盪黑暗,到職未一個月便辭職北返,時作了《三月十九日發廣州海上作》詩曰:「海上春寒千里雨,未忘炎瘴在南州。隔宵天氣隨人變,作舞蠻歌解客愁。晚日生雲如久暝,遠颿將鳥近旁洲。眼前豈有安民策,多謝群山阻去舟。」詩寫出千里寒雨、晚日生雲、鳥繞漁帆的春景,可是詩人回首在廣州「作舞蠻歌」的生活,看那「隔宵天氣隨人變」的政治氣候,發出了「眼前豈有安民策」的慨歎,因此他對眼前的政局未敢樂觀,執意北返,舟至香港,其友人陳樹人及劉栽甫亦追至香港,力挽留下,可是黃節決意已定,詩中「群山阻去舟」即本指此事。五年之後,黃節南下出任廣東省教育廳長,亦僅一年多而已。最後,他還是返回北大,重執教鞭,晚年逢九一八事變,他傷心國事,故開講顧亭林詩,激勵學生的愛國之心。
黃節一生詩歌,由早年傳統廣東雄直的風格,隨時代風氣而轉法宋人,尤宗江西詩派的陳後山,更刻印自鈐「後山而後」,以明詩學取向。以上幾首香港詩,雖未能完全體現他的宗宋風格,但其詩遣辭立格,意景塑造,清新剛健,生動深刻,更託寓了詩人的情志,興寄深遠,洵為佳作。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黃節詩歌對中國現當代舊詩壇,尤其是嶺南地區,影響甚為明顯,就算是香港近五十年詩壇,其中摹學黃節之詩,大有人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