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文科學(science)一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在中國,科學一詞是外來詞,以前譯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識是科學。 ~~維基百科
教師簡介: 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Edu/Chiu/HomeChiu00.htm
邱韻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博士 現任教於長庚大學通識中心物理科 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會第25屆理事
官網: 格物致知學習網站( http://memo.cgu.edu.tw/yun-ju/ )
學經歷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畢業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
- 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助教
- 曾任台北市立麗山國中教師
研究與教學的專長及興趣
- 物理學(普通物理、電磁學、近代物理、量子物理等)
- 普物實驗的教學法及課程發展
- 科學教育
- 皮亞傑理論在科學教育上的運用
- 當代台灣的教育問題
- 科學課程的學習理論與實務
- 學生科學概念的診斷與學習之相關研究
- 教材教法的發展
- 師資的培育及科學課程的教學
- 親子數學與科學
- 科學活動的帶領與課程設計
論文:
- Chiu,Yun-Ju. (2009e).What Do Students Misunderstand about Galileo's Experiment at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Educa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NSTA), New Orleans, Louisiana, March 19-22, 2009.
- 蘇裕年、邱韻如(2009c):e 路走來軟硬兼施-TEAL教學越玩越 Fun,2009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師大物理系主辦(2009/3/13~14)
- 邱韻如(2009b):柳暗花明又一村-互動教學帶動主動學習與教材發展,2009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師大物理系主辦(2009/3/13~14)
- 邱韻如(2009a): 從簡單出發帶領學生思考與提問-以幾個力學的主題為例,2009物理年會,彰化師範大學主辦 (2009/1/19~21)
- 邱韻如(2008m):自由落體主題教學探討及其教材教法發展模式,論文刊登於《物理教育學刊》,第 9 卷第 2期,69-84。(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 NSC96-2511-S-182-002-MY2)
- 邱韻如(2008 l):從學生對比薩斜塔落體實驗的迷思概念探討科學史故事運用在教學時的一些問題,第24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主辦 (2008/12/18~20)(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 NSC96-2511-S-182-002-MY2)
- 邱韻如、戴明鳳(2008k):緣起不滅-兩岸大學物理基礎課程教學之成長與交流,刊登於《物理雙月刊》,30卷5期(2008年10月),p542~558,(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 NSC97-2816-M-002-001- )
- 邱韻如(2008j):自由落體自由嗎?發表於2008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主辦 (2008/8/21~22)(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 NSC96-2511-S-182-002-MY2)
- 邱韻如、蘇裕年、羅榮裕(2008i):簡單中的美妙與奧秘-擺與振,發表於2008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工作坊),彰化師範大學主辦 (2008/8/21~22)
- 邱韻如(2008h):穿越時空遇上你-馬克斯威爾與牛頓的相遇,刊登於《物理教育學刊》專題報導與短篇文章,第 9 卷第 1期,95~108頁,2008年。
- 邱韻如(2008g):以背景知識為本的探究教學活動-Maxwell's Wheel 和 Yoyo,論文刊登於《物理教育學刊》,第 9 卷第 1期,95~108頁,2008年。(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 NSC96-2511-S-182-002-MY2)
- 邱韻如(2008f):從座中學到做中學-談簡單實驗對教學的啟發,發表於2008年海峽兩岸物理基礎課程教學研討會,華東理工大學主辦,上海 (2008/5/23~25)。論文刊登於《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第34卷增刊,152~157頁,2008年6月。(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NSC 95-2511-S-182-001-)
- Chiu,Yun-Ju. (2008e).What Can College Students Learn from Inclined Plane Experiments: A Perspective into the Inquiry-Based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6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Education of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NSTA), Boston, Massachusetts. March 27-30. (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 NSC96-2511-S-182-002-MY2)
- 邱韻如(2008d):從Maxwell's Wheel和yoyo可以探究哪些物理概念?發表於2008中華民國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主辦 (2008/3/8)(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 NSC96-2511-S-182-002-MY2)
- Chiu, Yun-Ju. (2008c). A Study on the Misconceptions of Average Velocity from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Asian Science Education (CASE2008), Kaohsiung , Taiwan, February 20-23.
- 邱韻如(2008b): 從斜面實驗探大一理工科新生的運動學基本概念與實驗基本能力,發表於2008中華民國物理年會,國立交通大學主辦 (2008/1/28~30)
- 邱韻如(2008a):比薩斜塔下的沈思-伽利略與自由落體,發表於自然科學教育及示範研討會,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主辦(2008/1/15)
- 邱韻如(2007f):從大一普物教學的迷思談教學相長,發表於《物理與工程》,17卷6期,3~7頁,2007年12月,北京清華大學。
- 邱韻如(2007e):斜面實驗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啟發-基本觀念與基本實驗能力,發表於第23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科教研究所主辦,(2007/12/13~15)(本研究承蒙國科會計畫補助經費NSC 95-2511-S-182-001-)
- 邱韻如(2007d):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從人性和科技看互動教學的實踐,發表於第二屆「科技社會中的課程與教學變革學術研討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及師資培育中心主辦 (2007/10/19)
- 邱韻如、蘇裕年、羅榮裕、黃建彰 (2007c):來電傳奇-從神奇引起好奇,發表於2007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逢甲大學主辦 (2007/8/23~24)
- 邱韻如、蘇裕年、羅榮裕、黃建彰 (2007b):電電不忘-高壓電電壓高,發表於2007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工作坊),逢甲大學主辦 (2007/8/23~24)
- 邱韻如(2007a):創意互動的普物教學-從自由落體、拋體運動到天體運行,發表於2007中華民國物理年會,國立中央大學主辦 (2007/1/23~25)
- 邱韻如(2006e):從學生對牛頓第三定律的迷思概念探討教學上的一些問題,發表於第22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教研究所主辦 (2006/12/15~16)
- 邱韻如(2006d):主題式系列教學活動之設計與實施-以大一普物實驗的示波器教學為例,發表於2006中華民國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主辦 (2006/8/18~19)
- 邱韻如(2006c):大一普物教學的迷思之我見我思,發表於物理雙月刊,28卷3期,554~562頁,2006年6月。
- 邱韻如(2006b):從高中物理直線運動單元的幾個例題出發探討位移與平均速度概念的教與學,發表於「提昇高中物理教學」學術研討會,國立台中一中主辦(2006/4/20~21)
- 邱韻如(2006a):從迷思概念研究的觀點探討中國古籍中的影與像,發表於科學博物館與科學的教與學國際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及國立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主辦(2006/3/17~19)
- 邱韻如(2005d):一維變速度運動問題中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的迷思,發表於第21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教研究所主辦(2005/12/17~18)
- 邱韻如(2005c):速度與速率的迷思,發表於2005物理教學示範暑期研討會,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主辦 (2005/8/25~26)
- 邱韻如(2005b):認知衝突策略在學習環教學模式中的展現-以成影概念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為例,發表於中原大學主辦的當前教育實務問題與研究趨勢學術研討會(2005/6/22)
- 邱韻如(2005a):在大一普物實驗課程中激發學生溝通討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單擺實驗及氣墊軌道實驗為例,發表於2005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主辦 (2005/2/1)
- 邱韻如(2002):以認知衝突的教學策略營造問答互動的討論情境:大一普物『單擺實驗』的教學實務探討,發表於第18屆科學教育研討會(2002/12/13)
- 邱韻如(2002):幾何光學中光線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89-2511-S-182-008;執行期限:2000/8/1~2002/7/31)
- 邱韻如(2000):成影概念的教學之相關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89-2511-S-182-001;執行期限:1999/8/1~2000/7/31)
- 黃湘武、邱韻如(1997):水平面概念的群體式實驗學習和個別式自我學習的效果研究,科學教育學刊,第五卷第一期,59-84頁。
- 邱韻如(1998):成影概念的成長與學習,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論文指導教授:黃湘武教授)
- 黃湘武、邱韻如、莊福泰(1995):我國學生水平面及空間概念成長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第三卷第二期,167-188頁。
- 黃湘武、邱韻如 (1993):學生光傳播概念之研究,發表於第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 黃湘武、黃寶鈿、邱韻如 (1990):學生投影概念與比例推理能力之相關研究,發表於第六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國科會計畫(擔任主持人):
- 迷思概念診斷與概念改變教學策略發展之相關研究: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及其相關力學概念 (NSC 96-2511-S-182-002-MY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7/8/1 至 2009/7/31
- 從教與學二方面來探討速度概念的迷思~以中學階段為主 (NSC 95-2511-S-182-00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6/8/1 至 2007/7/31 已結案
- 幾何光學中光線概念之相關研究 (NSC 89-2511-S-182-008-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0/8/1 至 2002/7/31 已結案
- 成影概念的教學之相關研究 (NSC 89-2511-8-182-00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9/8/1 至 2000/7/31 已結案
其他計畫:
建立創意互動學習天堂計畫(主辦學校:國立虎尾高中),教育部中部辦公室高中職社區化特色發展專案,擔任計畫顧問, 2008/3/1~2009/7/31。
應邀演講及策劃舉辦活動
講題 | 應邀單位 | 日期 |
創意教學與教材發展~伽利略密碼2009-400 | 《創意科學教具製作研習》講座 (台東縣教師研習中心) | 2009年6月6日 |
2009物理人的挑戰研討會(中山大學)
| 2009年5月23日 | |
Fun 出學習力-創意互動教學與教材發展 | 翰林出版社教育訓練 | 2009年3月4日 |
伽利略密碼 | 北一女中(高一專題研究班) | 2008年12月31日 |
從學生在力學單元的迷思概念談高中物理的教與學 | 基隆女中(基隆區高中物理教師研習) | 2008年12月30日 |
伽利略密碼 | 豐原高中 | 2008年12月13日下午 |
YoYo點點名~力˙力矩˙轉 | 嘉義縣竹崎高中(高二) | 2008年11月22日下午 |
比薩斜塔下的沈思~斜塔˙伽利略˙落體˙自由 | 嘉義縣竹崎高中(高一) | 2008年11月22日上午 |
從迷思概念的研究談物理的教與學 | 輔仁大學物理系 | 2008年11月19日 |
從座中學到做中學-談簡單實驗對教學的啟發 | 桃園縣大勇國小 | 2008年11月8日 |
創意互動教學的實踐-虎尾高中的TEAL教室 | 師大物理系實習教師返校研習 | 2008年10月31日 |
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假日科學廣場大師系列活動 | 2008年10月25日 | |
皮亞傑理論對國小科學課程的啟示 |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 | 2008年10月20日 |
從人性和科技看互動教學的實踐 / 從神奇引起好奇:高壓電電壓高 | 虎尾高中(97)雲二區特色專案計畫『TEAL教材教具工作坊』 | 2008年10月15日 |
擺與振 | 2008 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工作坊 | 2008年8月21日 |
擺擺相鄰‧振振相應 | 2008兩岸力學交流團參訪虎尾高中TEAL教室 | 2008年7月17日 |
YoYo超連結 | 北一女中(高一物理專題研究班) | 2008年3月12日 |
自由落體自由嗎? | 嘉義竹崎高中(物理學會『2007與中學生暢談物理』系列活動) | 2008年1月21日 |
當人肉電線遇到高壓電 | 樹德家商(物理學會『2007與中學生暢談物理』系列活動) | 2007年11月7日 |
從迷思概念的診斷到教學相長 | 松山高中 (台北市物理教師輔導團) | 2007年10月30日 |
從粉筆黑板到教室 e 化:談互動教學的實踐 | 全國高中教務主任會議(清水高中主辦) | 2007年10月25日 |
電電不忘‧高壓電電壓高 | 2007 物理教學示範研討會工作坊 | 2007年8月23日 |
來電傳奇˙電電不忘 | 國立虎尾高中承辦『彰中投新世代領導人才培育營 | 2007年7月7日 |
簡單中的美妙與奧秘~擺與振 | 嘉義協同中學(物理學會『2007與中學生暢談物理』系列活動) | 2007年6月16日 |
來電傳奇 | 國立虎尾高中(物理學會『2007與中學生暢談物理』系列活動) | 2007年6月2日 |
4444神奇魔幻秀 | 台北市溪口國小 | 2007年4月4日 |
自由落體自由嗎? | 國立虎尾高中(TEAL創意互動教學示範教學國三學生研習) | 2006年 12月27日 |
從自由落體、拋體運動到天體運行 | 國立中正大學物理系(TEAL創意互動教學示範演講) | 2006年 11月15日 |
從迷思概念的診斷到教學相長 | 國立虎尾高中(TEAL創意互動教學示範教學教師研習) | 2006年 10月18日 |
從大一學生在普物課力學單元的表現談高中物理的教與學 | 國立台中一中 (「提昇高中物理教學」學術研討會) | 2006年 4月20日 |
科學數學活動的帶領 | 台北市立溪口國小(義工研習) | 2005年 12月27日 |
親子數學樂無窮 | 莫札特音樂教育中心(親職講座) | 2005年 5月21日 |
皮亞傑理論對國小科學課程的啟示 |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系 | 2005年 5月 4 日 |
親子數學樂陶陶 | 台北市立溪口國小(親職講座) | 2005年 3月18日 |
皮亞傑理論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 | 2004年12月 4日 |
從『九年一貫』的教改理念探討e世紀的教與學 | 基隆市光隆家商(教師研習) | 2002年 3月 4 日 |
訊息來源: http://etds.ncl.edu.tw/theabs/
086NTNU0198001 | ||
邱韻如 | ||
Chiu Yun-Ju | ||
成影概念的成長與學習 | ||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on the Conceptions of Shadow Formation | ||
黃湘武 | ||
博士 | ||
國立師範大學 | ||
物理研究所 | ||
88241007 | ||
86 | ||
中文 | ||
0 | ||
投影概念 ; 幾何光學 ; 皮亞傑 ; 學習 ; 認知衝突 ; 科學史 | ||
14 | ||
[ 摘要 ] | ||
在幾何光學課程的安排中,成影概念通常被認為是相當簡單的學習單元。然而,很多研究顯示,多數的學生,包括中學生及文科的大學生,並不能夠從幾何光學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現象,他們多數是以影像概念來解釋,也就是認為影子是由於光照射到物體,再從物體發射出來的影像。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一般學生學習成影概念的困難原因及成效做深入的探討。 本研究從概念診斷、認知衝突的教學實驗及科學史的探討三方面進行。研究的對象包括中學生、小學生及大學生。主要的結論為: 1. 對於成影概念的瞭解,必須牽涉到很多其它的概念,同時也和學習者本身的能力有關。學生學習的困難在於對一些相關的光的性質不瞭解,及缺乏想像光線變化的能力。2. 如果沒有透過適當的教學,幾何光學的成影概念不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自然建立,影像發射式的成影概念也不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消失。3. 用光線作圖方式來決定影子的大小是一般在成影概念的教學上所採用的方法。 但是,對學生來說,所畫的光線並不一定具有光的直線傳播的意義。學生在圖上所 畫的線,通常只是代表“光亮”、“光的照射方向”、“影像發射”、或者只是作 圖時的輔助線。4. 科學史的探討和研究學生概念所得的結果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本質上則有點不同。本研究從概念的特性、定律的發展、實驗的觀察及幾何光學的學習等方面,針 對二者之間的異同做了相當多的探討。基於以上對成影概念特性的瞭解及學習困難原因的探討,本研究所發展的具有認知衝突的教學方法,可以提供教材教法上的參考。 | ||
[ 英文摘要 ] | ||
We begin to teach our children the reason for shadow formation when they are still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few of our elementary 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onsider this a difficult subject to teach. However, many researches have found that many students,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non-science major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d, fail to understand the theory of shadow formation of geometrical optics. Most of the students use an "emanating" model to explain it. That is, they think that an image is formed near the object when light irradiates it, the image is projected onto the screen and then the shadow is formed. The phenomenon is of course interest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ory - what hinders our students from understanding such a common phenomenon and, to us, a simple theory? Three parts a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diagnosis of students'' conceptions,the learning experiment with the strategy of cognitive conflict, and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conceptions in optics.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elementary school,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 major conclusions areas follows:1. Many other concepts are involv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hadow conceptions.The learner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also related to it. Students'' learning difficulties lie in their various misconceptions of light properties and their lack of mental abilities to imagine the variations of the direction of light rays. 2. Without proper teaching strategies, students do not spontaneously acquire the conception of shadow formation of geometrical optics as they grow up. Also the conception of emanating image will not fade away as they grow up, either. 3 . Drawing light rays to obtain the size of the shadow is the traditional way in teaching shadow concept. Nevertheless, the light rays students draw do not necessarily mean light propagation. The lines in their drawing usually simply represent "brightness", "the shining direction of the light source", "the emanating image of an object", or "supplementary lines in drawing".4. Many similarities are found in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y of students'' conceptions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optics. However, there is a little difference in essence. To discuss furthe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principles, the observations on experiments, and the learning of geometrical optic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dow concept and the difficulties that learners encounter,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ognitiveconflict are developed in this research, and they may be applied to physics i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 | ||
[ 論文目次 ] | ||
封面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附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第三節 研究設計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探討 第一節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第二節 科學史的研究與科學教育的關係 第三節 錯誤概念的改變 第四節 光概念方面的相關研究 第三章 成影概念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討論 第四章 影像概念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討論 第五章 光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討論 第六章 成影概念的班級實驗教學活動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討論 第七章 概念改變的個別教學研究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討論 第八章 科學史上的光概念的發展 第一節 光學儀器的發明及使用 第二節 中國科學史上光概念的發展 第三節 西洋科學史上光概念的發展 第四節 從科學史上的探討所得到的啟示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對現行幾何光學教材的討論及建議 第二節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英文部份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